半个世纪前的一段回忆(转载于《岁月回眸》)

半个世纪前的一段回忆

顾励生

那是一九六年的夏天,恢复重建刚刚两年的河北工业学院做出一个决定:由八名教师和机械系机床58-1班的学生组成一个教改小分队,走出校门,到上海进行开门办学。在上海,接纳这批师生的是位于黄浦江畔的一家既无高大厂房又无先进设备的只有一百来人的小厂———上海建设机器厂。这个小厂很小,但小厂干大事,擅长用小机床加工大工件,在上海滩小有名气。一般来说,加工用的机床总比被加工的工件大,被加工的工件安装在比它大的机床上进行加工。但在该厂,你看到的往往是多台小机床围着一个大工件,对工件的加工面(如平面、孔面、轴面、沟槽等)进行加工。人们称这种加工方法为“以小干大,蚂蚁啃骨头”,这些小机床也被称为“蚂蚁机床”。随队而去的八名教师是马振河(队长、机床课教师)、李振镛(教学组长、机床课教师)、叶尔贲(机床课教师)、谢人仪(刀具课教师)、张有恒(工艺课教师)和顾励生(公差课教师),全是二十多岁刚走出校门的年轻教师。机床58-1班,有三十几名学生,入学后已上了两年课,但尚未接触专业。学校给师生们布置的任务是到工厂虚心向工人阶级学习,总结“蚂蚁啃骨头”的工艺方法,设计制造成套通用的“蚂蚁机床”,在这过程中,进行实习、教学、研究、设计和制造,探索在生产实践中培养工科大学生的经验。这个任务十分钟,没有任何模式可模仿,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但在当时“大跃进”的政治气氛下,大家还是“信心百倍”地到了上海。

离开了熟悉的学校教学环境,面对陌生的工厂和车间,要在这里进行教学和科研,真不知道怎么起步。因为时间太久,整个过程很难详细叙述,只能讲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情。

记得最先是确立了“实习、上课、调研、设计制作、总结”工作安排的几个阶段,还提出了一些如“以教学为中心,教学要贯穿于各个工作阶段”、“根据需要来安排教学,打乱原教学计划、原课程教学大纲的安排,急用先学”、“充分利用工厂条件,结合实际进行现场教学”......等工作方针。现在看来,那次开门办学尽管是身在工厂,但掌握主导权的还是建国后受正规教育培养出来的教师,研究一切问题首先想到的还是教学,其特点还是以教学为中心。

在厂内实习的同学们很快进入了角色,和工人交了朋友,收集了许多技术资料。几个星期的实习不仅熟悉了工厂的环境,而且还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在工厂怎么上课?同学们自己动手,在工厂给的一间泥土地面房内,钉起了长条桌和长条凳,挂上了黑板,一间简易的教师形成了,这里就是我们教学活动的中心。这车间进行现场教学更具特色,面对运转着的或拆开的机器设备,有些课堂上讲不清的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更可贵的是每进行一次现场教学,不管是属于哪一门课,哪一方面的内容,几乎总是八个教师反复研究,共同准备,共赴现场,真是难得的集体主义精神。

还记得在调研阶段,师生们几乎走遍了上海市的各个大件加工的工厂,这里有用大机床加工大件的典型工厂,如上海重型机械厂,江南制造船厂等,也有一些采用过“以小干大”工艺的工厂。通过现场参观和开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各方人士的意见,收集资料。在调研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不同观点和看法的交锋,如有些人认为“以小干大”是发展方向,也有人认为“以小干大”不是胡闹,也成不了气候,绝不是发展方向。当时我们追求的是前者,喜欢听取这方面的言论,把后者当成反面。现在比较客观地看,应该是发展方向的还是“大干大”,“小干大”是一种补充。这也说明那个年代人们思想的局限性。

在设计制造阶段,工厂给我们派来了一位非常有经验的上海市劳动模范郑顺甫师傅,他是一位非常可亲的长者,给了我们许多帮助。这阶段,印象最深的是总体方案的讨论,各种不同意见的充分发挥和交锋。最后确定,在未来的“以小干大”车间内,地上装有许多导轨构成地平面,被加工的大工件安放或固定在地面上,也可安装在工件上。根据调研中收集的一些典型资料,确定需要设计制作的蚂蚁机床钻、蚂蚁镗、蚂蚁铣和蚂蚁等。具有设计工作是分组进行的,每组有若干名同学和几名教师。当时的工作是非常紧张的,晚上经常加班。设计工作严肃认真,图纸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最后画出了成套的蚂蚁机床的设计图纸。原计划在设计完成后,就在场内加工制作,后来可能是因为经费或其它原因,没有立即制作(后来去上海拜访郑师傅时,听他说厂里制作了部分我们设计的蚂蚁机床)。

总结阶段主要是在上海的一些工厂内进行实习和参观。记得在上海第二机床厂实习了比较长的时间,参观了上海工具厂、上海机床厂等许多工厂,就连上海南京路外滩附近的一个精密仪器展览室也没放过。

从一九六难夏天到一九六一年夏天短短一年时间的开门办学,是当年那个时代的产物,是当今时代不可能复制的。但我总觉得有些东西还是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

1、百年老校beat365从建校起就有“工学并举”的传统。上海开门办学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提倡实践中学习,是传承我校的优良传统。学生们经过真刀真枪实际工作的锻炼,工作作风比较务实,毕业后进入工作角色比较快。年轻的教师在这种实践中丰富了对社会的了解,增强了实际工作能力。这是不是现今的beat365还应提倡和发扬的呢?

2、一九六年至一九六一年正是我国的经济困难时期,人民生活非常困难。尽管我们根据厂方的提醒,把户口都迁到了山海,保证了日常生活的基本供应。但在这个小厂里,住宿条件极差,上海冬季那种又冷又潮湿的环境(上海无供暖),对绝大多数都在北方生活长大的师生来讲是非常不适应的,病号增多了,一些同志出现了浮肿。在那样的条件下完成那么多的工作,对这批师生是很好的锻炼。反观现代的大学生,真像生活在蜜罐里,我们不能要求他们也经历和过去同样的磨难,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现今的beat365还是很需要的。

3、高等学校应该面向社会,应该为国家多做贡献。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如今的beat365和半个世纪前的河北工学院不可同日而语了。我们期望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狠下功夫,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开拓科研新领域,做出更大成绩。

                   (作者:原机械系副教授,1992年退休)